齊魯網·閃電新聞7月3日訊 最近幾天,濰坊高新區企業山東奧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培勇行程滿檔,隨著公司自主研發的3.0T四肢關節磁共振成像系統步入產業化關鍵階段,他頻繁穿梭于科技展會、醫療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,每一次對接洽談,都如同壘砌基石,為企業發展筑牢根基。
“預計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,企業將迎來爆發期。3.0T四肢關節磁共振成像系統將陸續進駐醫院,不僅能為醫生提供精準影像診斷支持,更能為患者帶來更高效的診療服務。”李培勇滿懷信心地說道。
據悉,奧新醫療研發的3.0T四肢關節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一款專科化高端醫學影像裝備,其對人體組織結構成像精度達90微米,堪稱醫學影像領域的“顯微鏡”,成像清晰度遠超傳統全身型磁共振設備。此外,該設備還具備掃描速度快、能耗低、液氦用量少、運行噪音小等顯著優勢。
“既然要做3.0T??苹殴舱癯上裣到y,就必須超過3.0T全身型磁共振成像系統才有價值?!崩钆嘤陆榻B,研發過程中,奧新醫療先后攻克高場強超導磁體、高梯度高切換率梯度線圈等上百項核心技術難題,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。目前,這款產品已斬獲中國首張同類產品注冊證、山東省首張三類醫療器械磁共振生產許可證,作為國際首創產品,已在北京、山東、河南等地醫療機構裝機應用。
《“十四五”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》明確提出推動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。奧新醫療正積極響應號召,全力投入1.5T大孔徑介入磁共振的研發。
“2024年11月19日,1.5T大孔徑介入磁共振超導磁體成功勵磁,目前其余子系統研發工作正在有序推進。我們的超導磁體、梯度線圈設計指標已逼近物理極限,在去年的北美放射學會(RNSNA)會議上,連梅奧診所的物理學家都贊嘆不已。”李培勇言語間滿是自豪。
科技創新是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動力。近年來,濰坊高新區緊扣“發展高科技、實現產業化”戰略目標,全力推動企業向核心技術領域攻堅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。
在工業廢水酸、堿、鹽處理領域,膜材料是核心關鍵。然而,這一技術長期被美、日、德等國外企業壟斷,國內企業進口相關產品需支付每平方米1200多元的高價。“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——打破國際技術封鎖!沒有經驗可循,就從膜材料單體合成起步,逐個環節攻關,反復測試改進。”山東天維膜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連文玉回憶道,研發期間,即便以企業名義購買國外樣品用于對比實驗,也均遭到拒絕。
歷經多年攻關,天維膜公司終獲突破:2003年成功研發擴散性滲析膜;2016年推出電滲析膜,實現全鏈條國產化替代,倒逼國外產品價格降至每平方米800元;2022年雙極膜研發成功。經中國石化聯合會專家組鑒定,天維膜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制備工藝更是國際領先。如今,企業正加速膜材料迭代升級,積極開拓新能源領域應用場景。
“我們將加快雙極膜推廣應用,布局鹽湖提鋰、廢酸資源化等產業;加大堿性膜研發力度,力爭在電解水制氫、液流儲能等領域實現突破,助力企業節能減排,為‘雙碳’目標貢獻力量。”連文玉展望道。
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石。濰坊高新區持續強化企業梯度培育,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,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。目前,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已超580家,有效發明專利達10,844件。越來越多科創企業勇闖技術“無人區”,讓創新成為區域發展最鮮明的標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