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創新破局 氫贏未來
我市大力推進氫能全產業鏈發展
本報訊(記者張赫)近年來,我市充分利用豐富綠電資源,積極投身氫能領域探索,致力于構建“綠電—綠氫—綠色化工”協同發展模式,成功將綠色電力轉化為氫能,產出綠氨、甲醇等產品,一條從“風光”到“氫能”的全產業鏈日漸形成,全力打造綠色氫能新高地。
氫能作為清潔、高效、應用場景多元的能量載體,是連接傳統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橋梁。在白城廣袤的土地上,一排排光伏板、一臺臺風機釋放出無盡的綠色能量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能。
在洮南市,一項能夠對新能源就地消納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項目即將落成。上海電氣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一體化項目,以創新的技術和前瞻性的布局,積極探索大規模綠電消納的新模式。
截至目前,該項目化工部分土建累計完成99%,設備安裝完成99%,管道安裝完成98%,即將投產。新能源部分,風機吊裝工作已完成,正在試運行階段,為化工調試及生物質造粒提供綠電,同步開展工程實體消缺,投產后預計年產綠色甲醇達到25萬噸,首期年產5萬噸。
據項目負責人介紹,該項目采用先進的純氧加壓生物質氣化技術、風電離網制氫技術以及富二氧化碳合成氣合成甲醇技術,實現農林廢棄物與風電資源的高效轉化。生產高附加值的綠色甲醇,實現顯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,每噸甲醇降低碳排放65%,產品將作為船用燃料銷往國際市場,年產值高達12億元。該項目建成投產后,將成為行業內首次實現風電制氫與生物質氣化耦合,大規模生產綠色甲醇的具體實踐,對新能源的消納和利用起到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。
在大安市,另一座“綠氫工廠”也在緊張建設中。吉電股份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一體化示范項目預算投資近60億元,投產后年可產綠氫3.2萬噸、綠氨18萬噸,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5萬噸,節約標煤23萬噸。該項目以風能、光伏發電產出的綠電為動力,通過電解水制取綠氫,再以綠氫和氮氣為原料合成綠氨,為吉林省清潔化工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截至目前,該項目化工部分已達到機械完工標準,已完成總降變施工,并成功受電。新能源項目進展順利,光伏支架、組件及逆變器安裝均達100%,風機吊裝完成84%,集電線路架線施工完成77%。
據了解,我市風功率密度的等級達到2級以上,年利用小時數3300小時至3800小時;我市屬于我國太陽能資源B類很豐富區,年利用小時數1600小時,新能源開發條件得天獨厚。截至今年6月底,我市新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1708萬千瓦,其中風光新能源裝機量占全口徑電源裝機量的86%。接下來,我市將繼續擴大新能源開發規模,計劃實施42個新能源發電項目,致力于全市新能源開發規模達到1900萬千瓦,并努力突破2000萬千瓦,進一步擴大開發規模,提升地區能源供給。
從“風馳電掣”到“氫涌如潮”,我市的風光資源正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,提供更多令人矚目的綠色解決方案。